众所周知,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疲软,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了持续时间最长的低迷期。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应收账款高居不下,风险急剧叠加,频现关停并转和收编重组,成为行业“新常态”。在筑底之际,用户对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等“后市场”服务的需求却日渐强烈。
2016年年初,就有媒体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反弹”。近日的宏观数据、开工项目等情况似乎也在验证这一趋势。
关键词1:基建复苏
在过去的一年中,众多工程机械企业都感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寒意,不过在进入2016年,特别是今年又是全新的“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内各地基建规划的出台,仿佛让工程机械从业者又看到无限的希望。在2016年里,国内逐渐提升的基建市场需求,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打造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高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下,一定程度上将带暖工程机械行业。
在十三五规划中,关乎民生的保障房建设和房地产调控以及交通等基础建设被列为扶持重点,短期来看,政府把基建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可以推论出我国未来5年的基建投资将不会减弱,根据历次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两会”的相关调控政策将由工程机械下游产业逐渐向上波及,调控影响也将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矿山等领域传递至工程机械、建材等领域。
此外,2015年末出现的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年度热词,其核心内容包括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这都意味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也成为行业低位运行下的破局之路。
关键词2:后市场发力
后市场,无论从发展空间还是利润刺激上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仅在行业低迷期被提及而振奋人心的词,在基建复苏的态势上,更该配套发展,形成行业良好的生态圈链。
工程机械后市场将是工程机械行业反弹的重要部分。据相关部门统计,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场中,工程机械销售收入与后市场营收的比例达64∶100,而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上,这一比例只有350∶10。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已经慢慢进入后市场时代。工程机械后市场围绕工程机械维修保养、配件、租赁、二手机和再制造五大板块,在当前市场设备存量较大的情况下,对后市场服务的需求也大。深耕后市场,可以改善企业的盈利模式,中国的工程机械后市场短板逐渐补齐,行业各领域协同发展,这样才能够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也才能够更强壮的抵御各种风险!
目前,国内诸多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注入“后市场”这片蓝海,纷纷采取行动,大力开展二手设备业务及工程机械配件的生产制造等等。
后市场有太多的“故事”,比如近日徐工重型机械销售租赁中心项目,中联重科跨界做保险以及玩转金融租赁等等,今后有机会小编再来慢慢探讨。
关键词3:互联网+
目前,工程机械互联网+也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物联网、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等。
智能化
智能化是工程机械发展的一个趋势,提升产品的智能化似乎成为了企业产品研发的最高追求。不同的工程机械企业均将智能化付诸于生产实践中,工程机械产品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智能装备制造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仍为我国十三五重要任务,工厂智能化改造行业景气向上,业内判断行业未来3-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
面对全球市场需求放缓,传统上以制造能力见长的各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引入智能概念,开辟新的市场。“智能制造”正成为一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目标。在此趋势下,工程机械企业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瞄向高端制造,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智能”风。
大数据与物联网
大数据,即以目的为中心,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相关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加以应用。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工业4.0”的灵魂。围绕着数据的采集、交互式分析及智能决策是实现制造系统的智能优化的关键所在。借助数据化管理,搭载物联网的东风,更大程度地实现工程机械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以三一集团为例,通过对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自主研发建立大数据储存与分析平台,通过数据的分析及用户需求的采集,整理,分析,大幅提高服务能力。“三一集团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配件周转状况,在保证高质量服务水平的同时,库存下降近50%,预估用户配件需求,准确率提升25个百分点。
数据管理平台让数据孤岛的整合变成现实让大数据的潜力得以发挥。搭建统一的虚拟化、云计算平台,将物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抽象成各种资源并池化,对池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举个例子:关于工程机械设备即时流通,无论设备租赁还是二手机买卖,均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精准的信息匹配及推荐,即时地把正确的信息推荐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另外,实施数据化管理,工程机械企业还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中联重科出厂的泵车、吊车全部出厂预装GPS车载终端,实施GPS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对车辆的里程、运行状态、吊臂作业数据、及PLC控制信号等数据实时把握;对租赁及按揭的车辆进行日常的监控,以保证租赁费用及按揭款得到及时的回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刺激销售增长。而GPS定位系统也能帮助企业在某地发生灾害事故时迅速调动当地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抢险救灾活动,提升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深圳山体滑坡、山东平邑矿难发生后,一些品牌的工程机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就得益于物联网的应用。
电子商务
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讲,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工程机械行业对“电商”的认知度已经走过启蒙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使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抑制,黄金十年不再。再加上机械设备市场包有量的不断增加,工程机械企业必须另辟蹊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而电商无疑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其中,有媒体认为,在工程机械的后市场零配件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相当有可行性。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有一些易耗品、易损件,损坏的话需要及时更换,而此时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需要的型号的配件就会更方便。这些配件可以直接面向市场终端,客户有需求可直接在网上下单,无须再线下配合。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内,配件销售是最好实现电子商务的网络销售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可以让相对较小的零配件达到资金流和产品流的高效运作。
网上销售还存在同代理制的冲突以及银行按揭方面的风险等诸多问题。所以相对于大型机械设备,零部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更容易成功。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讲,无法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并不是说电子商务无法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电商”纽带。
工程机械企业触电频频:三一集团将集团营销体系与DMS代理商体系相融合,获得了最直接的客户信息和资源,形成销售漏斗和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并重视行业媒体和自媒体等品牌推广项目,每年从网络渠道获得多达万条客户询盘信息;徐工携手电商公司开启跨境电商,面向全球190余个国家销售;中联重科架设自己的电商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逐步开启了电商化进程,开始迈着脚步懵懂前行。